被温暖的气候与肥沃的大地、丰饶的海洋所惠及的食材宝库
千叶县位于本州中央地带东部,向外海大幅延申的一个半岛上。东部与南部面向太平洋,西部面向东京湾,四周被海包围。“江户川”与“利根川”在半岛的衔接处流淌,以这些一级河川为边界,与东京都、埼玉县、茨城县接壤。
日本饮食文化信息网站“SHUN GATE”
协助取材地点:芳no
气候温暖的房总
这里的地形可分为丘陵、台地、平原3大类。实际上千叶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海拔500m以上土地存在的县。县南部虽是丘陵地带,但最高峰的“爱宕山”海拔也不过408.2m。此外北部一带,关东垆坶质土层堆积形成下总台地,平原则在利根川流域和九十九里沿岸铺展开来。因为土地海拔差异小、被海围绕、东海岸黑潮流淌,这几个条件造成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南房总海岸地区冬季几乎不会下霜。
千叶县也被称为“房总”,该名称的起源能追溯到古坟时代。当时,这一带被称为“总国”。“总”在古语中表示“麻”。这个名字来自于从四国的阿波乘黑潮而来的人们,在这里栽培火麻。
大化革新后,总国被分为南半部的“上总国”和北半部的“下总国”。在上总国又独立出“安房国”,形成了房总三国。由安房的“房”与上总、下总的“总”组合而来的这个名字一直遗留至今。
撑起江户幕府餐桌的食品供应基地
这里自古以来经营渔业,海产品丰富。在不同地方的绳文时代贝冢里出土了真鲷、金枪鱼、鱿鱼等的骨头。少数地方甚至留有捕获到鲸鱼或海狮这类海洋哺乳类生物的痕迹。
真正意义上开始发展渔业是在进入江户时代后。德川家康将政治中心置于江户,因此鱼类需求量大增。家康把拥有精湛捕鱼技术的关西渔民们调来江户,以满足供给。渔民们最终扩展到房总,在铫子与九十九里进行大规模的沙丁鱼捕捞。
“当时,船桥市周边被叫做‘御菜浦’,负责向江户幕府进献水产。利根川与江户川便是运输物资的大动脉。家康致力于治水工程,他特别看重‘暴川’利根川。他在原本流入东京湾的利根川开辟人工河道和筑堤,以让其流入太平洋。”说话的是千叶县营养师协会会长,杉崎幸子女士。她也兼任千叶传统乡土料理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普及、启发乡土料理。
杉崎女士致力于“太卷寿司”的保存、继承活动。“太卷寿司”的最大特点是在横截面有美丽的彩色图案。使用各种食材表现出鹤、樱花、熊猫、蝴蝶等图案,受到儿童与外国人的欢迎。“这是发祥自山武市、夷隅市、木更津市等的乡土料理,是当地聚会,冠婚葬祭的必需品。原本做这种寿司是男性的工作,但在二战后,女性挑起大梁,口耳相传食谱。”从昭和30年代以来,杉崎女士的恩师龙崎英子女士亲自走访集落的家家户户,调查“太卷寿司”的历史与资料,重现图案的方法。通过发行收纳其成果的食谱书,以及举办料理教室或演讲等方式,将其魅力传达至今。“现在县内各地都会举办比赛,看谁做出来的图案最漂亮。关键是因为使用的食材自由度高,可以活用当地采摘的食材。” ※杉崎幸子女士的“崎”读作“tatsusaki”
除了“太卷寿司”, 千叶县内还留存着各种各样的乡土料理,我们将分为东葛饰・湾区、北总地区、九十九里地区、南房总地区,向您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 东葛饰・湾区 >
子安讲和八月朔日的必需品“鸡饭”
东葛饰・湾区担任全县的都市地区。由于二战后比较早便开始进行房屋开发,全县约7成人口集中于此。日本最大规模的新市中心——幕张新都心从县厅所在地的千叶市延展至东京湾,这里拥有用于国际会议和活动的“幕张展览馆”。此外,浦安市形成了以大型主题公园为中心的,酒店与商业设施林立的度假区。横跨我孙子市、柏市、印西市、白井市的“手贺沼”与北总地区的“印旛沼”一同被认定为属于“县立印旛手贺自然公园”的风景区。这是占地面积 6.5km2,周长38km的细长沼地,在此可以观察到野鸟的姿态。
酱油酿造是野田市周边的传统产业。据说起因是永禄年间(1558~1569年),名为饭田市郎兵卫的人物开始制作溜酱油。最终,他制作的酱油成功打败了当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关西酱油,并成长壮大到能够满足江户需要的地步。19世纪中期,高梨兵左卫门家与茂木佐平治家的酱油被选为幕府御用酱油。 ※高梨兵左卫门家的“高”读作“hashigodaka”
过去,船桥市周边的渔场盛产海鲜,甚至能为幕府进献鱼和贝类。留存于东京湾的“三番濑”潮滩,现在也仍经营海苔养殖和捕捞花蛤、蚌蛎等贝类。加入味噌调味的花蛤汤“富家汤”扎根于当地味蕾。
< 北总地区 >
“水煮花生”松软热乎的口感让人吃了还想吃
北总地区由沿着利根川流域的平原地区,和与之相连的下总台地构成。这里满是水边风景,如坐拥“印旛沼”和“手贺沼”的“县立印旛手贺自然公园”、“县立大利根自然公园”等等。此外,印西市留存的里山、曾作为利根川水运中继地而繁荣的香取市佐原,保留着过去好时代的风景也是其一大特点。
位于利根川最下游的铫子市近海地区,有一个水深200m的大陆架,因为黑潮、亲潮以及利根川流入,形成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完美渔场。在江户时代,追寻鱼类而来的关西渔民,建起了外川渔港,为渔业发展做出贡献。铫子渔港形成了能够容纳日本各地渔船的渔业基地,这里每年能捕捞20~30万吨鱼。捕获的鱼类种类繁多,从鲭鱼、真鰯、秋刀鱼、鲣鱼、扁口鱼等多产鱼类到洄游鱼,多达约200种。
6月到7月,在梅雨季节捕获的真鰯以“入梅鰯”而著称。这是它们一年最肥美的时期,做成刺身食用便能享受其仿佛在舌尖融化的滋味。也可以盐烤、炖烧、佃煮,适用于各种烹饪方式,算是该地区不可或缺的食材。
此外,铫子是与野田并称的酱油名产地。曾是干沙丁鱼商人的田中玄蕃,于1616年开始制作酱油,并用高濑舟将其运往江户。
八街市的花生很出名,算是这一地区的特产。真正意义上开始栽培是在明治40年左右。八街的耕地适合栽培,再加上总武铁道开通,使运输变得更便利,到了大正初期,这里已经成长为花生的特产地。根据1949年的记录,当时80%的耕地都用来栽培花生。
< 九十九里地区 >
诞生于地曳网捕捞发祥之地的沙丁鱼料理
九十九里地区由九十九里町、东金市、山武市等构成。从面向太平洋的旭市饭冈地区,到夷隅市太东海岸约60km长的海岸线“九十九里滨”是代表该地的名胜之一。自明治时代以来,一宫的沿海地区就设立了海水浴场和别墅,作为“东部大矶”而被世人熟知。亦被芥川龙之介、伊藤左千夫、高村光太郎等代表明治的文人骚客们所喜爱。
由于九十九里滨属于浅滩且岩石较少,这里的渔民使用长及2km的大网,由超过100人拖拽的“大地曳网捕鱼法”进行捕捞作业。契机来源于1555年,从纪州漂泊至剃金村(现在的白子町)的西之宫久助。他把目光投向了产量丰富的沙丁鱼,开始使用来自纪州的地曳网捕鱼法进行捕捞。沙丁鱼除了食用,亦加工为用作肥料的干沙丁鱼与油渣运往各地,成为当地居民珍贵的收入来源之一。
< 南房总地区 >
温暖的气候孕育出的乳业、农业与丰富海产
南房总地区属于县南部,这里是汇集观光景点的度假胜地。因为北风势弱,这里气候温暖,可以在各个地方欣赏四季不同的花卉景观,比如锯南町的水仙群生地、鸭川市的“油菜花田路”等等。在南房总市、鸭川市、馆山市等沿海地带,临海度假酒店十分受欢迎。
这里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农业生产,在江户时代,这里负责向幕府提供乳制品、水果、海产等生鲜食品。现在,南房总市将从该地区获得的当地产品认证为“南房总印食品品牌”。目前已有日本龙虾、红金眼鲷、鹿尾菜、食用油菜、蚕豆、芹菜等20种产品获得认证,其中更是有“长狭米”和“房州枇杷”等全国知名的品牌。
记载该地历史的“日本酪农发祥碑”位于南房总市的岭冈乳业研究所。战国时代,统治这一带的里见氏在岭冈山开设牧场被认为是其开端。江户幕府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为了制造黄油,从印度引进了3头白牛。其后,到了宽政时代(1789~1801),人们成功将这些牛繁殖到70多头。岭冈地区的奶农们一直食用“chikko豆腐”作为营养来源。这里将牛奶叫作“chikko”。把母牛首次喂养小牛的初乳,加热加醋,就能形成像茅屋奶酪的东西。牛初乳不能在市面上销售,但扔掉又浪费,于是这道菜肴被发明出来。现在,料理教室会使用市面上销售的牛奶制作这道菜肴,并将其取名为“chikko奶块”。
隶属于首都圈,街道整洁美观的千叶县可能很难让人联想到“乡土料理”。但是,若是将目光朝向当地的生活方式,便会发现从古时延续至今的饮食文化确实存在。通过舌尖品味的千叶县,仍满载尚未被知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