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手縣

本州最大土地上,擁有山、川、海洋,不同且豐富的飲食文化

岩手縣位於本州東北部,東西約長122公里、南北約長189公里,土地呈一個南北向的長形橢圓。縣土面積僅次於北海道,是本州面積最大的縣,其大小甚至能與四國四縣匹敵。

遼闊的縣土西側有奧羽山脈,東側則有北上高地。北上川南北向流淌於二座山系之間,流域上有平原分布。沿海地區有海蝕食崖及海階地形發達的隆起海岸,以及北上高地山腳平原沉降的溺灣式海岸。像這樣,岩手縣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山、川、大海」齊聚一堂。既然地理條件不同,氣候也就當然不一樣。結果使得每個地區均發展出特色顯著的風土及飲食文化。

為了保存、傳承豐富的飲食文化,岩手縣投入了許多心力。針對能傳承長年延續下來地區飲食文化及鄉土料理相關知識、技術,並傳遞資訊給下一代的人才,給予「岩手縣食物大師」的認證。縣方亦會舉辦將鄉土料理傳承後世,並促進地區活化的活動。

採訪協助:岩手縣農林水產部農業普及技術課

填補稻米短缺的「粉食文化」、武家文化色彩濃厚的「麻糬飲食文化」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6至8月岩手縣的沿海地區,會發生因潮濕涼寒的偏東風吹拂,妨礙水稻受粉,使得稻米收成低落的現象。雖然現今岩手縣已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米鄉,但事實上岩手縣的稻作歷史,就是與寒害長期抗戰的歷史

為了不因稻米欠收而煩惱,那些因嚴寒無法穩定種稻的地區,便開始栽種小米、稗、黃米等雜糧類,還有小麥、大豆、蕎麥等。因著將這些作物磨成粉,並活用於料理中,使得「粉食文化」在岩手縣流傳開來。

而相對來說,溫暖的縣南地區米作收成較為豐富。因此受到江戶時代的武家文化影響,蓬勃發展出本地的「麻糬飲食文化」。

接下來,就以這兩種飲食文化為中心,將岩手縣分成縣北地區、縣央地區、縣南地區、奧羽及北上山系地區、三陸沿海地區5個地區,來介紹各自的風土差異及飲食文化。

< 縣北地區 >
彌補嚴峻環境的雜糧文化

岩手縣北部是岩手的北邊門戶,擁有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御所野遺址等歷史遺產。此外,沿海的久慈市也因成為連續劇「小海女」的故事地點而一舉成名。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此地區自古便特別嚴寒,由於東邊吹來寒冷的「偏東風」,使本地寒涼,難以培育稻米。為了彌補稻米的缺口,即便環境如此嚴峻,人們還是生產出小米、稗、蕎麥、豆類等雜糧、並利用它們創造出許多料理。

其中一道代表性料理便是「豆粢餅(しとぎ)」。這是一種將米粉及砂糖加到煮好壓碎的青大豆中,混合揉製、呈現青大豆優美綠色的生菓子,「しとぎ」是「壓碎」的意思。人們會在秋天「關閉庭院」時吃它,或是做為獻給山神的供物,還會在春天當成吸引鶯鳥食物。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另外像「核桃糰子湯」則是在麵粉糰子中放入核桃及黑砂糖,再跟蔬菜一起用醬油調味的湯底燉煮的湯品,是一道能同時吃到鹹甜滋味的鄉土料理,連續劇「小海女」中也有出現這道料理,因此很受觀光客喜愛。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還有由來很有趣的「柳法條」。江戶時代統治當地的南部藩,曾有段時期把蕎麥細麵列為奢侈品,禁止農民吃蕎麥麵。人們便用蕎麥做成柳葉形狀的糰子,宣稱「這不是蕎麥麵,而是柳法條」,繼續食用蕎麥麵。其名稱「柳法條」的「法條」,便是從有禁令之意味的「法度(意思是法令)」演變而來。從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平民百姓想吃蕎麥麵的心情有多強烈。

< 縣央地區 >
以稻米、小麥為主且種類豐富的「揉製物」文化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縣央地區以縣廳所在地的盛岡市為中心,並以嚓咕嚓咕馬及三颯舞等文化活動出名。南部自有「片富士」之稱的岩手山下平原開展的北上川流域,則多為平坦的土地,一大片都是水田地帶。然而在從前,若僅靠稻作支撐飲食生活,並沒有保障,因此本地亦生產大麥、小麥、蕎麥等作物。

人們會將這些穀物做成粉,然後揉製成各種形狀,用在各式餐點或糕點。在岩手的方言中,「揉製」叫做「shitoneru」。因此這類料理就叫做「揉製物」,各式各樣的「shitonemono」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其中的代表性料理,無非就是「麵疙瘩湯」。這是一種用水將揉好的麵粉拉薄,再撕成一段一段的麵疙瘩,再放入有蔬菜、雞肉的湯頭裡煮。由於此地區把「手撕」這個動作叫「hittsumamu,進而由諧音發展出這道料理的名稱。現在全縣都會吃麵疙瘩湯,當中的配料則會因季節、地區、家庭而各種作法。山區會放河蟹跟河魚;沿海地區則會放秋刀魚丸等。另外,還以現代風格發展出咖哩、西式、中華、甜點等味道,廣泛受到各年齡層的喜愛。如果說「麵疙瘩湯」早已是岩手縣的「縣民食物」,或許也不為過。

圖片提供方:岩手縣農林水產部農業普及技術課

紫波町的細川榮子女士是「麵疙瘩湯」大師。除了從事農業,她也同時在產地直銷商店附設的餐廳中,提供以當地食材製作的鄉土料理。冬天能讓身體暖和的「麵疙瘩湯」十分受歡迎。

「自古以來麵疙瘩湯就是當地的日常食物,米飯不夠的時候,便會做這道有很多配料的湯品。從前,一到存米用罄的4月至7月,人們就會吃小麥,一直捱到秋天的新米收成。」據說細川女士也有很多機會教導孩子鄉土料理。「回家後,跟家人一起動手作,然後一起享用,如果能藉機聊聊爺爺奶奶從前的故事,那就太好了呀。」

圖片提供方:岩手縣農林水產部農業普及技術課

另外,說到「揉製物」就也不能忘掉「刻花山椒糕」。刻花山椒是特別會在女兒節(桃之節句)時製作的鄉土糕點,從前的母親會跟女兒一起做這道點心,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傳授這道鄉土料理。

住在紫波町的細川玲子女士是「刻花山椒糕」大師,她會到兒童教室及學校授課等,也會在各種場合舉辦鄉土料理課程。

「從前因為米跟砂糖十分珍貴,刻花山椒糕是比較高檔的東西,會在婚喪喜慶聚會上吃到。」

圖片提供方:岩手縣農林水產部農業普及技術課

聽說細川女士小時候,就會在家用臼將屑米磨成粉,並用來做料理。這是由於「不浪費一粒米,要好好珍惜享用」的文化在盛岡地區根深蒂固。「所以才會有很多用粉揉製出的『揉製物』。這個地區現仍有許多糰子店,販售刻花山椒糕、糰子等用粉揉製的糕點。」

刻花山椒糕至今仍是大家很喜愛的一般點心,不過近年已經沒有人會在家裡做,幾乎都是到店裡買。「從前是同住的奶奶會教我們製作,自然而然傳承下來,但現在都是小家庭,想必就很少機會知道做法了。希望今後能讓年輕父母對這道點心產生興趣。」 從「買來」到「做出來」,傳承鄉土料理的嘗試仍會持續下去。

< 縣南地區 >
米作恩寵地區延續400年的特殊麻糬飲食文化

縣南地區有中尊寺金色堂所在的平泉等組成,是一個歷史及文化氣息洋溢的地區。這一帶的氣候相對溫暖,而且都是平地,故自古以來都能穩定種米。

江戶時代奉統治一關及平泉一帶的仙台藩之命,人們開始習慣在每月1日及15日搗麻糬供奉神佛,祈求平安消災。以此為契機,當地人就習慣吃麻糬,還製作了每逢節氣、活動都要吃麻糬、一年超過60次的「麻糬曆」。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若提到一關麻糬飲食文化的代表性料理,無非就是「麻糬本膳」。原本的「本膳料理」指的是依據室町時代武家作法,用在慶祝宴席款待賓客的禮儀餐食,仙台藩祖伊達政宗便依據這套做法,創造出以麻糬為主、名為「麻糬本膳」的禮儀餐食。

「麻糬本膳」的宴席上,會一邊由名叫「中間人(おとりもち役)」的主持人進行口述,一邊用餐。吃法上有許多禮數,規定是要遵守「中間人」的引導來進食。餐桌上會擺著豆沙麻糬、麻糬湯、料理麻糬、蘿蔔泥、菜脯等。料理麻糬有各式各樣的種類,例如「毛豆泥」、「荏胡麻」、「胡桃」、「麥麩」、「薑」,混入的食材種類多樣豐富,據說現在的種類甚至高達300種以上。

為了像這樣保存並傳承麻糬飲食文化,還於2010年設立了「一關麻糬飲食推進會議」。舉辦麻糬飲食文化學習研討會、蒐羅全國各地麻糬的「全國各地麻糬高峰會」(後改為「全國麻糬節」)等,對擴大麻糬文化認知貢獻力量。

這些活動成果可觀,亦使得獨自發展成的麻糬飲食文化獲得高度好評,2013年登錄於聯合國教科文無形文化遺產的「和食」中,亦包含了一關當地的麻糬飲食文化。

< 奧羽、北上山系地區 >
運用山中珍物的保存食文化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奧羽山脈及北上高地等山間地區,因下雪量多而難以收成米麥,不過卻是山林珍物的寶庫。春天有山菜、秋天有菇類及河魚等。此地區的保存食發展得很好,像是鹽藏及乾燥山菜、凍蘿蔔及凍豆腐等,均被大量使用在料理上。尤其是紫萁更被視為山菜中的極品,整根紫萁不切、入鍋燉煮的「紫萁一本煮」是重要活動時製作的料理。

< 三陸沿岸地區 >
三陸洋面的豐富海洋餽贈,以及內陸的高人氣料理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三陸沿海地區擁有淨土之濱、碁石海岸等特色鮮明的優美地形,海岸線上有三陸鐵道通行。此外,親潮及黑潮交會的三陸洋面上,全年都可捕獲豐富的海鮮及海藻,料理亦常運用此些食材。

「秋刀魚丸湯」是將秋刀魚肉剁碎做成丸子,與蔬菜燉煮再用味噌及醬油調味而成的料理,也以秋刀魚盛產的「秋天之味」受人喜愛。

圖片提供方:公益財團法人岩手縣觀光協會

此外,岩手縣的秋鮭捕獲量高居本州第一。鮭魚除了鰓部以外,全身都能吃下肚,人們會在鮭魚盛產時整隻買下,並在家裡使用各部位來做料理。其中一種吃法是「冰頭醋漬」,從這道料理可看出人們對大海的餽贈絲毫不浪費,並可感受到人們對大自然的敬意。

海藻的種類也很豐富,「Matsumo藻(マツモ)」因為形狀很像松葉,所以也有人寫成漢字「松藻」,人們主要把它做成味噌湯或醋漬物來吃。還有將嫩昆布水煮切細,以條狀風乾再用來做成的料理「昆布絲滷什錦」會將玉筋魚、鯡魚乾、帆立貝等海產組合,做出各家庭的風味。這道料理不僅產地會吃,更是全縣的日常家庭料理,深根於廣大的地區內。

一路以來,岩手縣常活用海鮮、山林珍物等豐富食材,然而另一方面,也為了容易因冷害而欠收的主食作物花了很多心思,並珍惜食用。希望各位務必透過岩手的鄉土料理,親身感受那份當今世代也很需要、「珍惜食物、不要浪費」的心情。

岩手縣的主要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