栃木縣

肥沃大地、優質水源孕育出關東傑出的農業栃木縣

栃木縣位於關東平原北端,北邊與福島縣相鄰,東邊與茨城縣、西邊與群馬縣、南邊則與茨城、埼玉、群馬三縣接壤,也是全國少數不靠海的都道府縣之一。栃木縣的氣候全年溫暖,夏季高溫多濕,冬天雖寒冷乾燥但日照時間很長。這種夏冬、晝夜溫度、濕度差異很大的內陸性氣候,最適合種植豐富多樣的農作物。

採訪協助:柏村祐司、髙橋久美子、半田久江

栃木縣的縣土有超過5成都是森林。東邊有八溝山地、由北至西三邊則被那須連山・帝釋山地及日光連山、足尾山地環繞。源自三處山地的水源那珂川、鬼怒川、思川、渡良瀨川等河川向南流淌,流域上便是由火山灰台地及沖積地交織而成的遼闊關東平原。

栃木縣得天獨厚,有肥沃的大地及豐富的水資源,是全國享譽盛名的農業大縣。有生產量已經超過50年奪得日本第一的「草莓」、佔國內生產量9成的瓢乾,還有九眼獨活、韭菜、番茄、里芋、梨子等作物均在全國生產量名列前茅。此外,此處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知名麥作地帶,過去的小麥、大麥以及近年的二條大麥、六條大麥生產量都是全國頂尖。

除了農產品,在以水質清澈出名的那珂川、鬼怒川、思川,以香魚及鱒魚為主的漁業及養殖業也十分盛行。
像這樣,栃木縣順應內陸縣特有的自然風土以及變化多端的地形,運用蔬菜、穀物、山菜、淡水魚為主的四季收成食材,在生活中發展出獨特的料理方式、保存方法,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鄉土料理。

凝聚前人智慧的代表性鄉土料理「下野家例」

接下來介紹栃木縣為數眾多的鄉土料理中,極富代表性的一道料理。栃木縣大部分地區現在仍會做的「下野家例」原是正月料理,這是一道用剩下的鹹鮭魚頭、立春前一天剩下的豆子、蘿蔔、酒粕、油豆腐等剩菜一起燉煮而成的料理。人們推測這道料理源自陰曆2月初午(首個午日)獻給稻荷神的供物。此料理的營養價值很高,人們甚至會說「常吃下野家例就不會生病」。在沒有冰箱、交通運輸也很不發達的年代,不浪費珍貴食材、利用剩菜做出的這道料理,就是前人智慧的凝聚。

以下就將栃木縣大致分為以日光及那須地區為中心的「山岳地帶」、東部八溝山地及西南足尾山地之南等相對和緩山峰綿延的「山間地區」、台地及沖積地交織出的「平原地區」、淡水魚料理文化根深蒂固的「河川流域」4個地區,來介紹各地的特色及當地發展出的鄉土料理。

<山岳地帶>
山峰、河川餽贈孕育出的鄉土之味

圖片提供方:柏村 祐司

栃木縣北部至西部的山岳地帶是獲指定的日光國立公園,也是個大自然豐饒的地區。地區內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的日光社寺、男體山噴發形成的中禪寺湖及華嚴瀑布,以及那須、鹽原、鬼怒川等溫泉鄉、觀光資源相當豐富。(照片:從篠井連峰眺望日光山) 從前山岳地帶以麥飯、稗子飯為日常主食,配上山裡採的山菜類及溪流抓到的岩魚及山女鱒等淡水魚來吃。另一方面,若提到特殊節日的代表性料理,那就是蕎麥麵跟麻糬料理。

圖片提供方:日光市觀光課

「板台餅」是日光市栗山地區自古流傳的鄉土料理,這是一種在扁圓形烤好的麻糬上,沾上甜味噌及一種叫做「juune」的荏胡麻味噌醬汁烤出來的料理,也有沾紅豆餡及大豆泥的作法。此種麻糬的特色在於它並非使用糯米,而使用煮得比較硬的粳米製作,原本人們是在山間作業小屋的長板台上,以斧頭刀背等工具搗出這種麻糬餅,故以此取名。人們有時也會將板台餅放進以溪裡釣到岩魚高湯煮成的料理中,這樣就可以同時嘗到山林及溪流的珍味。

圖片提供方:高橋 久美子

日光自古以來就是山岳信仰的聖地,有修行僧居住於此。「湯波」便是一道此地流傳的精進料理(佛教料理)。一般來說這道菜的漢字多寫成「湯葉」,但由於日光的這道料理用了特殊的製法,使表面呈現波浪起伏的紋路,故寫作「湯波」。人們會將生湯波重疊捲成條狀、切成圓塊,放入油炸做成的炸湯波卷。以炸湯波卷製作的「炸湯波卷燉菜」便是此地的代表性料理。

除此之外,此地區還會吃以山雞、鹿肉製作的野味料理等。這些都是稻米收成不多的土地特有、充分運用山河餽贈形成的飲食文化特色。

<山間地區>
山間地區根深蒂固的粉食、里芋飲食文化

位於東部、南部的山間地區地勢和緩,並在山林及平原兩方恩寵下,發展出自己的飲食文化。尤其是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很適合栽種麥類、蕎麥及里芋,因此烏龍麵、蕎麥麵等粉食文化、芋食文化根深蒂固。(照片:蕎麥田)
說到東部八溝山地村莊流傳的代表性鄉土料理,那就是「餺飥湯」。這是一道在放了大量馬鈴薯、紅蘿蔔、香菇的味噌湯裡,再放入麵粉製作、一般叫做「水糰」的糰子後煮成的湯品。視地區而有「不托湯」、「糰子湯」等各種名稱。從前在水田很少的地區,就會以這道料理來填補稻米的缺口。

一般認為里芋於繩文時代自熱帶亞洲傳入,它能適應的栽種範圍很廣,除了宇都宮附近的火山灰大地、那須扇形地及足尾山麓一帶的砂石地等寒冷地區外,縣內各地都廣泛栽種。以里芋製作的鄉土料理,有祭典或年度活動上招待的「滷什錦(煮しめ)」,以及大家圍著日式地爐烤來吃的「芋串」等料理都十分有代表性。

圖片提供方:栃木縣農業者懇談會

鹿沼市位於宇都宮市西側山區,當地擁有平地及山地兩種地形,還有日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自古以來就很盛行種蕎麥。此外,聽說人們為了增加蕎麥麵的份量,還會放入韭菜、蘿蔔等,在吃蕎麥麵上下了許多功夫。「糧蕎麥麵(かてそば)」便是此地區流傳的鄉土料理。蕎麥麵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庶民滋味。在鹿沼市有許多供應「韭菜蕎麥麵」的餐廳,在南部的佐野市則有許多供應「蘿蔔蕎麥麵」的店家。

位處南部兩毛山地的佐野市葛生地區、部分宇都宮市古賀志地區流傳著「耳朵烏龍麵」,這是一種別開生面、將烏龍麵糰捏成耳朵形狀的烏龍麵。
佐野市當地習俗會手拿這種耳朵形狀的烏龍麵、放到耳邊說著「聽好消息(いい耳聞け)」,以祈求該年有好事發生。人們主要把它當作正月料理來吃,不過現在餐廳也吃得到這道佐野市名菜。此地區以在地收成蕎麥粉製作的「仙波蕎麥麵」也聲名遠播。

<平原地區>
栃木的2個主角「烏龍麵」及「瓢乾」

栃木縣的中央地區至南部是連綿的台地及沖積地。台地上有旱田,沖積地上則有水田,生產稻米、蔬菜及水果等豐富的農作物。尤其是韭菜、里芋、乾瓢等蔬菜,還有稻類、小麥、二條大麥、六條大麥等穀物的收產都很興盛。(照片:高根澤町的田園風景)
特別是南部地區,還可活用當地乾燥氣候,以水田抽乾後的乾田地進行「二毛作」。也因如此,當地的麥類生產相當盛行,並以小麥製作烏龍麵、饅頭等料理。

圖片提供方:『故鄉的和食 宇都宮的傳統料理』(柏村祐司/半田久江)

「乳茸烏龍麵」是擁有林地的平原當地的特有料理。一般來說,秋天才是菇類採集的時期,但乳茸卻是8月左右生長的菇類,從前可在自然豐富的山區大量採集。乳茸的特色就是剝開會有白色的汁液流出,而且很香,常用來製作烏龍麵及蕎麥麵的高湯。

說到栃木縣的代表性食材,無非就是佔國內生9成以上生產量的「瓢乾」。相傳大約300年前,壬生藩主(現下都賀郡壬生町)鳥居忠英自近江之國(滋賀縣)轉封時,帶來了瓢乾的原料瓠子種籽。此地的土壤排水良好,象徵夏季風物詩的雷雨可將地面冷卻,並以水分壯大果實促進生長。因著此地的土壤及氣候條件很適合栽種乾瓢,因此當時便以壬生為中心,廣泛於此紮根。 (照片:瓢乾的原料,瓠子果實)

瓢乾的口感很特殊,各種調味都能入味,是可當主角亦可當配角的食材。常用於招牌料理「瓢乾壽司卷」、「稻荷壽司」、「醋拌芝麻瓢乾」等涼拌菜,也常用於燉滷煮物中。
代表性料理「瓢乾蛋花湯」(照片)是原本農家利用製作瓢乾時剩餘食材製作的料理,現在則以方便料理深受縣民喜愛,也是學校營養午餐的熱門菜色。

另外,近年宇都宮市代表性料理「餃子」非常有名。聽說餃子是從前出兵中國的士兵們在當地吃到餃子,回國後,便將在中國吃到的餃子重現而廣傳開來。現在市區櫛比鱗次有超過200家餃子店,更成為人們談到栃木縣飲食文化時,不可漏掉的一種料理。

<河川流域>
全國頂尖清流孕育的豐富淡水魚料理

此區擁有來自日光白根山、男體山、那須岳等處的水源,當地的那珂川(照片)、鬼怒川還獲選「天然香魚溯游而上的百大名川」的清流而廣為人知,是一座淡水魚的寶庫。除了香魚及石斑魚外,當地還能捕到豐富的鯽魚、鯰魚、鰻魚、泥鰍、鮭魚、鱒魚等。對「無海縣」的栃木而言,淡水魚就是珍貴的蛋白質來源。
尤其是香魚的漁獲量現仍是全國首屈一指。夏天人們會在那珂川、鬼怒川設置補香魚的機關「漁梁」也成為當地的夏季風物詩,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

圖片提供方:栃木縣農業者懇談會

淡水魚料理中,人們特別愛吃的便是香魚料理。像是「鹽烤香魚」、「香魚飯」(照片)等。現也可在河川流域的餐廳吃到各式各樣的香魚料理。自古香魚便是珍貴的食材。因此人們便花了很多心思,將吃不完的香魚串成一串,插進捆好的稻草中,吊在日式地爐一側加以煙燻;或用香魚、米、鹽做成一種發酵的熟鮓壽司「香魚腐壽司」;又或者將內臟鹽醃,做成名為「鹽辛」的保存食等。

圖片提供方:『故鄉的和食 宇都宮的傳統料理』(柏村祐司/半田久江)/p>

「甘露煮」是以砂糖、酒燉滷、口味鹹甜的招牌淡水魚料理。初春時石斑魚會為產卵而聚集,其特色是身上會出現紅色條紋且魚肉軟嫩。石斑魚有鹽烤、南蠻漬等多種做法,當中則以連魚骨都能滷透的「石斑魚甘露煮」作為地區的保存食,傳承至今。

栃木縣各地現在仍保留許多運用特殊料理方式、食材且富有地區色彩的鄉土料理。雖然人們的生活隨著時代有所改變,原本的飲食習慣、調味及食材等也逐漸變化,但孕育這些料理的前人智慧及巧思,至今仍不斷傳承延續。

栃木縣的主要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