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馬縣

豐富的自然與風土創造出的農畜產品寶庫──群馬縣的飲食文化

以赤城山、榛名山、妙義山(統稱上毛三山)和谷川岳為始,延伸出海拔2,000公尺高的壯麗群山。由利根川等日本具代表性的河川,加上尾瀨的濕地、榛名湖以及大沼等美麗的湖泊沼澤,形成豐沛的水資源環境。群馬還擁有全日本最長的日照時間。自然環境豐富的群馬,從海拔10公尺的平地到1,400公尺的高冷地區,遍布著肥沃的農耕地,全年生產著各式各樣的農畜產品。例如生意盎然的高麗菜與小黃瓜、乳牛、豬隻,以及蒟蒻芋等農畜產品的生產額,在全日本均佔據最頂尖的前幾名(依農林水產省「令和元年生產農業所得統計」)。另外,也盛產小麥、下仁田蔥、香菇、虹鱒等具特色的農林水產品。

協力採訪:共愛學園前橋國際大學短期大學部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運用在地豐盛的農作物,創造出鄉土料理多樣化的美味陣容。每個地區製作的料理雖各有不同,然而整個群馬縣內有不少深受縣民喜愛且熟悉的好味道,例如只使用嚴選縣產蔬菜與肉品製作的「壽喜燒」,就是一道持續深植人心,廣受縣民喜愛的鄉土料理。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群馬縣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且地理位置佳,距離東京約100公里,交通往來便捷,這點也可說是群馬的魅力之一。由於有許多從都心前來觀光的遊客,因此在遊客造訪的地區中,除了自家製作的鄉土料理外,也會製作宴客料理招待來自縣外的遊客。縣內的餐飲店供應著使用河中捕到的新鮮河魚、從山上採來的山菜,以及縣內盛產的豬肉等食材製作的餐點。

粉食文化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群馬的冬季日照時間長,從新潟縣界和北方山區吹來強烈而乾燥的冷風。乾燥的氣候加上排水性佳的土壤,適合種植小麥,小麥生產興盛。尤其會實施秋收稻米後,接著栽種小麥的二輪作方式耕作。有耕種小麥背景的群馬縣,發展出如「蔬菜寬麵」(おっきりこみ)、「麵疙瘩」(すいとん)和「碳酸饅頭」等,許多使用麵粉製作的鄉土料理,這些美食已在當地紮根,經長時間發展並奠定了當地的粉食文化。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現在的群馬縣內仍生產著大量的小麥,近年來縣內也自行研發並培育出新品種問世。平成10年(1998年)縣內培育出「絹之波」品種,製成的麵粉專供製作日本麵使用。像是「水澤烏龍麵」、「紐革烏龍麵」、「館林烏龍麵」等許多種類的烏龍麵都是使用絹之波的麵粉製成,已成為群馬在地特有的品種。另外,平成20年(2008年)培育出的品種「里之空」,是以可用來製作日本麵和糕餅而聞名的品種。隨著不斷自行研發,群馬縣的粉食文化現在仍持續且更進一步地發展著。

蒟蒻芋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蒟蒻芋是製作蒟蒻的原料,據說是在室町時代被帶進群馬。蒟蒻芋原本就不容易栽種,不僅要好幾年才能收成,且抵抗災害和疾病等能力較差。由於蒟蒻芋適合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土壞與穩定的氣候下,因此可種植的區域有限。群馬縣因為有赤城山等火山山脈,使得土壤中含有火山灰,加上氣候乾燥適中,充滿自然氣息,很適合種植蒟蒻芋,因此逐漸開始大量生產。現在已成為昭和村、澀川市、沼田市等中山間地區(指平原周邊到山區的地帶)知名的特產品,產量居全日本之冠,市占率甚至達9成以上(農林水產省「關於蒟蒻芋的狀況 令和2年6月」,成績傲人。在群馬琳瑯滿目的農畜產品中,蒟蒻是人們特別熟悉的食材。

一般超市販售的蒟蒻多以蒟蒻粉製成,而群馬縣因為是產地的關係,可直接使用生的蒟蒻芋製作,製成的蒟蒻具有獨特的嚼勁、口感爽脆以及容易入味等特色。除了用來製作成像是「蒟蒻味噌關東煮」、「豆腐泥拌蒟蒻」等多種以蒟蒻為主的鄉土料理外,也被當成「蔬菜寬麵」和「麵疙瘩」的配料使用。

接下來介紹以這二大飲食文化為中心,將群馬縣劃分為北毛、中毛、西毛以及東毛等四個區域,每個區域的風土差異與飲食文化。

<北毛>
花豆與紅豆,由在地收成的豐富食材交織而成的在地美食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北毛是以吾妻地區(包含中之條町等地)為主的區域,當地有不少使用在地食材製作的鄉土料理,例如使用吾妻地區種植的花豆(又稱花隱元豆、紅花隱元豆)製成的「煮花豆」。花豆只生長在海拔900至1,300公尺高,夏季氣候涼冷的環境中,豆莢中碩大的種子就是花豆,在吾妻地區種植的花豆特別取名為「高原花豆」,相當受歡迎。煮豆可以在家中自己動手做,而近幾年也有業者加工成罐頭販售,是觀光客很喜歡的伴手禮。

此外,主要為澀川市和川場村的人們所食用的「紅豆麵疙瘩(紅豆糰子湯)」(あまねじ/あまだんご),是指在紅豆湯中加入撕捏成球狀的熟麵團,類似善哉紅豆湯的一種小吃。這是使用北毛地區種植的紅豆製作而成的鄉土料理,當地人常在務農時當成「餐間小點」食用。

<中毛>
全國數一數二的豬肉王國,醬汁炸豬排蓋飯是靈魂料理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中毛地區是以前橋市、伊勢崎市等地為中心,位於赤城山山腳處的區域。這個區域也生產許多農畜產品,其中豬肉的出貨相當暢旺。整個群馬縣有多達30種以上的品牌豬,堪稱知名的豬肉產地,有不少對飼養方法相當講究的品牌豬,例如吃在地特產品小麥長大的「麥豬」等。其中前橋市的豬肉生產額傲視全日本,在地人也經常食用豬肉料理。

鄉土料理中尤其以「炸豬排」最為人熟悉,除了咖哩炸豬排與炸豬排三明治外,被視為群馬縣靈魂料理的「醬汁炸豬排蓋飯」有不少縣內外的擁護者。據說醬汁炸豬排蓋飯發源自位於東毛的桐生市的餐飲店,後來再擴散到前橋市和伊勢崎市等地。其他還有將麵團捏成圓餅狀後煎烤而成的「蔬菜煎餅」(やきもち)、和卷纖湯非常類似的「清燉什錦菜」(ざく煮)等,各區域都有各自獨特的鄉土料理深植當地。

<西毛>
世界文化遺產富岡製絲廠、下仁田蔥和蒟蒻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西毛是指群馬縣的西南部地區,有富岡製絲廠所在的富岡市,還有以下仁田蔥和蒟蒻聞名的甘樂郡下仁田町,是享譽全日本的地區。此區域受到在地風土與製絲廠的歷史背景影響,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鄉土料理。富岡市原本是養蠶業興盛的區域,生產了許多絲製品。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在絲製品的消費減少,生產也逐漸下滑的情況下,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憑藉著良好氣候,蓬勃發展的農業。

圖片提供:NPO法人群馬的飲食文化研究會

人們會使用當時種植出來的蒟蒻(konnyaku)、香菇(shitake)、蔥(negi)製成「蒟蒻香菇蔥湯」(koshinejiru,),這道料理是取每種食材日文名稱的第一個字來命名的。另外,蠶繭對養蠶業來說相當重要,當地人向來有愛惜蠶繭的習慣,他們會用米粉、稗粉或玉米粉等加水揉成圓球狀,做成「繭玉」,並將其供奉在神壇等處,這樣的文化也已在當地根深蒂固。

圖片提供:good good群馬照相館

其他還有將豆腐用竹簾捲裹起來,用熱水煮過後,加入醬油和砂糖調味而成的「卷煮豆腐」,這是一道非常方便的小菜,可在神流町等地品嚐到。在食物短缺,缺乏肉類和魚類的時代,黃豆成為珍貴的蛋白質來源,人們經常食用黃豆,用豆腐製作的料理很受人們喜愛。

<東毛>
流露傳統與歷史氛圍的地區,以地產地消款待觀光客

東毛是以桐生市、太田市、館林市、綠市為主的區域。這個區域自古以來便是知名的織品產地,而且還有岩宿遺跡等歷史悠久的景點與大光院等寺院,洋溢著傳統與歷史的氣息。現在仍有許多觀光客前來造訪,附近有大企業設立工廠,成為繁榮的企業城市。由於東毛是許多觀光客來訪的地點,因此除了自製的簡便家常菜外,也創造出不少發源自餐飲店,並逐漸進化成靈魂料理的美食。

東毛地區最令人熟悉的鄉土料理有「吳汁」和「下野家例」(shimotsukare)。吳汁是大泉町內主要製作的湯品,在味噌湯中加入磨碎的黃豆泥煮成。磨碎的黃豆汁稱為「吳」,因此這款湯品便取名為「吳汁」。另外,下野家例有許多別稱,像是(sumitsukare)、(sumitsukari)、(shimitsukare)等,這是把新年吃剩的鮭魚頭和節分剩下的黃豆等剩餘菜餚燉煮而成的料理。下野家例是一道不僅在群馬,在栃木和茨城等北關東地區也普遍受到人們喜愛的節慶料理。

在餐飲店可品嚐到的料理包括有據說發源自桐生市的「醬汁炸豬排蓋飯」,以及以河魚料理聞名的板倉町所供應的「鯰魚天婦羅」,還有「極寬烏龍麵」與「館林烏龍麵」等等。有不少為了品嚐這些美食的饕客專程從縣外前來造訪。

群馬縣的主要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