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縣

由海與平原孕育出的農林水產業及華麗多彩的文化

佐賀縣位於九州地方的西北部,東為福岡縣,西與長崎縣鄰接,北方是被指定為玄海國定公園、以風光明媚的海岸線為傲的玄界灘,南邊則有乾滿潮差最大達6公尺、有著廣大泥灘展開於前的有明海,享受著兩座大海的豐富資源,並成功發展水產業。尤其是有明海的海苔非常有名,板海苔的生產量為全國第一(根據令和元年農林水產省「漁業、養殖業生產統計」)。另外,本縣農業也很興盛,臨有明海的佐賀平原等田園風景也很是遼闊,其中蘆筍、洋蔥、蓮藕的生產量都是令人自豪的全國第二(根據令和元年農林水產省「作物統計」)。

採訪協助:西九州大學佐賀調理製菓專門學校

圖片提供者:佐賀縣觀光聯盟

佐賀縣距離朝鮮半島約200公里,非常接近,一直以來皆擔任起大陸文化窗口這個重要的角色。其中尤其有名的是位於縣西北部的有田町及伊萬里市、唐津市所生產的陶瓷器,現在也保存著頗有歷史的烤窯,將承繼而來的工藝傳承給後世。另外,這裡也會舉行流傳於九州北部的秋祭「宮日(くんち)祭」,特別是唐津宮日祭更可算是日本三大宮日祭。祭典期間,來自縣內外的訪客絡繹不絕,目的是欣賞豪氣而美麗的曳山。在縣西有武雄溫泉、嬉野溫泉這些縣內的代表性溫泉街,皆歷史悠久,且不只溫泉,其風情也療癒人心。

玄界灘與有明海,因海而異的的兩種食的歷史

圖片提供者:(一社)唐津觀光協會

擁有兩片大海的豐富資源而興盛的佐賀縣漁業。特色各有不同的大海,也使漁業及食的文化發展各異。有對馬洋流通過的世界知名數一數二的漁場玄界灘,是個自江戶時代起至二戰後有著興盛捕鯨業的地區,過往甚至曾有「一鯨興七浦(捕到一頭鯨魚,能讓很多漁村受惠)」的說法。鯨魚當時是很珍貴的營養來源,不只是肉,其內臟、脂肪層也都毫不浪費,皆可食用。此外,鯨魚也不只能吃,人們還將鯨鬚用來做釣竿或發條,鯨油則是當成油燈燃料或肥皂,支撐著人們的生活大小事。在禁止捕鯨的現在,則是以呼子的烏賊和真鯛等聞名。

圖片提供者:佐賀縣觀光聯盟

有明海有許多來自河川的養分流入,海苔養殖很是興盛。另外這裡還有外貌奇特、被稱為「前海物(Maeunimon)」的魚貝類棲息於此,尤其知名的是大彈塗魚,其他還能捕撈到雷氏鰻鰕虎魚、口蝦蛄、長身鯊等。這裡的「鉤刺釣彈塗魚」及「四手網」等利用乾滿潮差的捕撈法都很有特色。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佐賀平原、有明海沿岸、脊振山地、玄界灘沿岸、有田、多良山麓的各地區,向各位介紹佐賀縣的豐富食文化吧。

< 佐賀平原 >
流傳著川魚料理,縣內第一米鄉

圖片提供者:鹿島市觀光協會

受到溫暖氣候眷顧的佐賀縣,從此處有據說是日本最古老水田遺跡的「菜畑遺跡」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知道這裡自古便有栽種稻米,尤其是對有明海的廣大泥灘進行圍墾工程所形成的佐賀平原,是擁有豐富礦物質的肥沃大地,為全國數一數二的米鄉。這裡生產佐賀縣獨特的各種名牌米,像是「佐賀日和米」就好吃到連續10年(平成22年~令和元年產)獲得「米之食味排行榜(由日本穀物檢定協會公布)」最高等級「特A」的評價。 種出如此高評價米的佐賀平原,過去也曾有長期水源不足的困擾,應此而發達的便是水渠Creek了。這種水渠不只在栽種稻米時很有幫助,也能提供各種淡水魚一個住處,因此,這裡也有食用鯽魚及鯉魚等川魚的文化,現在仍鮮明保留下來的是在鹿島市濱町人們所吃的「鯽魚昆布捲(ふなんこぐい)」。這道用昆布把鯽魚捲起,與白蘿蔔或牛蒡等一起燉煮的鄉土料理,除了高價外,據說其開端也是因為用鯽魚來代替有明海不易捕撈到的鯛魚而來。

另外,佐賀平原也盛產麥類,佐賀縣的小麥生產量為全國第三、二條大麥則是全國第一(根據令和元年農林水產省「作物統計」)。此外黃豆的採收量為全國第四(根據令和2年農林水產省「依都道府縣統計黃豆採收量」),很是令人自豪。

< 有明海沿岸 >
擁有日本第一泥灘的有明海所孕育出的食文化

圖片提供者:佐賀縣觀光聯盟

被佐賀縣、福岡縣、長崎縣、熊本縣環繞的有明海,每天都各有兩次乾、滿潮,其潮差達6至7公尺,為日本第一大,乾潮時的泥灘面積也是值得自豪的日本第一。而這有明海有大小112條河川流入,因而海水濃度適中,含豐富養分。乾、滿潮時,海苔得以交互大量吸收海水與日光各自的養分,因此是個非常適合養殖海苔的地方。這裡生產的海苔除了做成板海苔出貨,也會做成海苔佃煮醬等來使用。

另外,在肥沃的泥灘上,還有只在有明海才能看到、被稱為「前海物(Maeumimon)」的魚貝類們棲息於此。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彈塗魚,其他還有在本地區被說是「看起來像外星生物」的雷氏鰻鰕虎魚、鰈形目魚類的一種「日本鬚鰨」等。在當地,每種魚貝類都各是家庭餐桌上或餐飲店菜單上的食材,備受人們喜愛,會做成「蒲燒大彈塗魚」、「雷氏鰻鰕虎魚味噌湯」、「燉煮日本鬚鰨」這些鄉土料理來享用。

< 脊振山地 >
嚴酷山地才能做出的美味柿餅

圖片提供者:佐賀縣觀光聯盟

可將玄界灘的海岸線盡收眼底、標高1,055公尺的脊振山,脊振山地即是包含脊振山最高峰在內,基山、九千部山、石谷山、雷山等東西連貫之群山。相較之下平坦地區較多,山勢平穩,是很有名的登山、健行等運動景點。此地區有個持續了300年以上的秋季必見風情:柿子簾。這是將以手工一顆顆剝皮的柿子乾燥後製作柿餅時的景象,由於成排成列吊著的柿子就像是門簾一般因而得名。自晚秋開始耗費三十至四十天曬好的柿餅,據說是因為有了脊振山的劇烈冷暖溫差氣候,才能做出有著軟嫩而Q彈口感的柿餅。 做柿餅過去是冬季的家庭生計來源,農家都會曬柿子,現在自行製作的家庭也正在減少,但在車站或道之驛休息站等處,還是會在辦活動時掛上柿餅裝飾。這柿餅也會擺上餐桌變成料理,「醋拌柿餅」就是其中一道菜色,將柿餅與白蘿蔔等一起拌醋,是一道餐食間用來轉換口味的小品。

< 玄界灘沿岸 >
將玄界灘的恩賜化為豪華絢爛的宮日祭料理

九州西北部的海域玄界灘過去是大陸與朝鮮半島的海上交通要道,因此,也保存了許多由半島所傳過來的文化。玄界灘亦面佐賀縣,七釜是個著名的風景勝地。還有自西南流向東北的對馬洋流,使這裡成了個好漁場,拜其所賜,過去捕鯨業很為興盛,現在則是捕撈鯛魚、烏賊、竹筴魚、鯖魚、鰤魚、河豚、三線磯鱸等各式各樣的魚類。 此外,特別是在面玄界灘的地區,會舉行流傳於九州北部的秋祭「宮日祭」,這時候用來招待的「宮日料理」中,在玄界灘所捕獲的食材可是不可或缺,尤其是核心料理「褐石斑燉全魚」,是將在此地區被稱為「Ara」的褐石斑魚與白蘿蔔和水煮蛋一起熬煮而成的豪華料理,是商人們為了要裝體面,捕撈更大看起來更豪奢的魚所做出的菜色。另外,遇到祝賀場合時,鯛魚也是不可欠缺的食材,會以烤或鹽釜蒸鯛等方式享用。

< 有田 >
支撐著陶瓷之鄉的湯品「雪之湯」

圖片提供者:佐賀縣觀光聯盟

說到佐賀縣,其「陶瓷」的印象幾乎是滲透人心,是個陶瓷產地,有田燒、伊萬里燒、唐津燒、輪島燒都很有名。其中有田町的有田燒是自17世紀初開始了燒製的歷史,現在也仍保存著自古就有的烤窯,非常有名。陶瓷器的窯燒需將烤窯溫度提高到1,000度以上,邊調整窯裡面的氧氣濃度邊燒製,據說到燒製完成為止需花上長達三十至五十個小時。在此期間,負責注意火勢的職人們所吃、流傳於此地區的宵夜就是「雪之湯」這道湯品了。這是將粗略磨過的白蘿蔔和麻糬加進味噌湯而成,據說是感到寒冷的顧火員在吃的點心。另外,在有田也流傳著一道在豆漿裡加入葛或澱粉使之凝固的鄉土料理「吳豆腐佐芝麻醬油」。

有田的鄉土料理不只有「雪之湯」或「吳豆腐佐芝麻醬油」這類簡樸的菜色,有田自古就是豪奢的町,甚至還流傳著「寧可進當鋪也要吃好的」這句話,被人說是眼裡只有美食。尤其是正月或宮日祭等特別的日子,更是有享用豪華餐點的習慣。

< 多良山麓 >
作為米的替代品,生活中不可欠缺的麥食文化

多良山麓位於佐賀縣與長崎縣縣界。江戶時代初期,佐賀藩整建了自永昌宿(現長崎縣早諫市)到鹽田宿(現佐賀縣嬉野市)之間總距離約48公里的道路,並造就了多良海道。一般認為多良山麓也是自古即栽種稻米,但水田不像佐賀平原一樣多,因此,吃米飯時,會做成雜炊粥,或是摻著其他東西吃。此外,過去此區的主食是麥類及地瓜。

尤其是種麥在這裡非常興盛,沒有米或粥等主食的時候,人們常會吃「手撕麵糰子湯」。這是以小麥麵粉製作的麵糰子與大量當季蔬菜一起熬煮的湯品,麵糰子的形狀或名稱皆會因地區而有所不同。在九州的其他地區也會在冷天時作為暖身料理,或是在農忙作業之間吃這道餐點。

佐賀縣的主要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