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自溫暖穩定氣候、洋溢個性的魅力及悠閒的時光
沖繩縣位於日本列島西南端、與台灣之間的東海上。以面積最大的沖繩本島為中心,加上宮古島、石垣島、西表島等160座島嶼組成。當中有47座有人島。
採訪協助:一般社團法人Total Wellness Project Okinawa
談到沖繩縣的特色,便是擁有其他府縣、都道府縣沒有、溫暖且穩定的亞熱帯氣候。就算是隆冬,氣溫也幾乎不會降到10度以下,相反的,最高氣溫超過30℃的天數有時超過100天,不過特色是溫差小。拜溫暖氣候之賜,沖繩縣擁有可看到廣大海灘、色彩斑斕的魚類及珊瑚礁的美麗大海,還有全年都鮮豔盛開的花卉、獨特的生物等,是一片美不勝收、充滿鮮活個性魅力的土地。此外,時光悠閒流淌的各島嶼上,都發展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各島有形形色色的祭典。不僅是當地居民的樂趣之一,也是招攬觀光客的利器。
宮廷料理及庶民料理,以兩種料理為基礎,傳承延續的美味及技術
人們將在沖繩一路發展、繼承下來的傳統料理稱為「琉球料理」。此種料理的基礎,便是「宮廷料理」及「庶民料理」兩種。
在沖繩縣仍是獨立邦國、琉球王國的時代,「宮廷料理」便是當時宮廷活動、儀式或接待等場合端出的料理。15世紀以降,由冊封使節等可見與中國的交往關係;17世紀以降,因薩摩在番奉行等與日本交往等史況,都影響日中甚鉅。當時為款待國外重要人士而發展出的料理、技術及禮法等越發精煉,確立了「宮廷料理」,據說明治以降,此種料理還普及到上流階層。此種「宮廷料理」不可或缺的器物,便是名為「東道盆」的琉球漆器代表器皿。這是有四方型、六角、八角、圓形等各種形狀的前菜盤,當中的小盤上會裝滿顏色、外觀華美、冷了也不影響滋味的料理。包含盛裝的料理在內合稱東道盆,料理則會在甲烏賊上刻花,讓它變成美麗綻放的「花烏賊」。另外還有將豬里肌沾上芝麻然後蒸熟的「黑芝麻蒸豬肉(ミヌダル)」、將碎魚漿跟肉混合做成的「肉蒲鉾」等料理。
「庶民料理」則一如其名,是庶民每天生活吃的日常料理。當中的傳統鄉土料理,可以看到中國傳來、根深蒂固的醫食同源思想。所謂醫食同源,是說治病的藥跟食物的根源相同,沖繩縣則稱這些為「KUSUIMUN(可成藥之物)」及「Nuchigusui(生命之藥)」。舉例來說:使用障泥烏賊墨汁做成的「墨魚汁」可緩解上火、頭痛並幫助產後恢復;用山羊肉燉煮的「山羊湯」具有高度營養價值,人們喜愛喝它來緩解疲勞、恢復體力。此外,沖繩也用亞熱帶、島嶼這些自然環境下可獲得的苦瓜、絲瓜及田芋等其他都道府縣鮮少使用、滋補營養的食材,做出自身的獨特料理。沖繩縣「庶民料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很常用柴魚、豬高湯。柴魚高湯跟普通柴魚高湯無異,都是將柴魚片放入開水中煮成的。豬高湯則是用豬肉及排骨熬出來的,再搭配柴魚高湯用在許多料理上。湯類食物很常使用此種高湯,「沖繩麵」湯頭的柴魚高湯跟豬高湯比例,是成為每個家庭、餐廳滋味的關鍵所在。另外「庶民料理」也常使用乾昆布及乾香菇,不過比起用在高湯上,這兩個食材比較常用來做配料。
相較於琉球料理的軸心「宮廷料理」及「庶民料理」,沖繩的「行事料理(特殊節日活動料理)」則有不同的流傳方式。沖繩縣有豐收、祈求漁獲滿載而歸的儀式,基於祖先崇拜思想的儀式等屬於沖繩自己的儀式,還有從中國傳入的儀式等,全年舉辦的儀式活動多彩多姿。舉行這些儀式活動時,特定地區的居民、親戚等都會大批聚集,是大家一起把酒言歡、享受料理的機會。藉此,再次認識彼此的羈絆,強化人與地區的聯繫。比如縣內各地盛大舉辦的清明祭、中元節、法事,就會用多層餐盒,把帶皮五花肉、蒲鉾、昆布、炸豆腐等九樣菜排成馬賽克狀裝入。
上述文化均成為沖繩飲食文化的源頭,形成現在沖繩縣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本次就將沖繩縣分為本島、離島,來進行介紹。
< 本島 >
「以形補形」思維根深蒂固的豬肉料理
沖繩縣光是有人居住的島嶼就有47個離島,不過共同的食物就是根深蒂固於本島的琉球料理。
說到常吃的食材,人常會提到豬肉,甚至有「除了叫聲以外,全部都能吃下肚」、「一餐從豬肉開始,也以豬肉結束」等說法,全吃光光不會剩下。像是人們尤其常吃的帶皮五花肉,就是以砂糖、醬油、泡盛酒燉滷的「滷五花肉」,還有味噌調味、配料眾多的「豬肉味噌湯(イナムドゥチ)」等。此外,內臓做成「豬內臟湯」;豬腳則跟昆布、蘿蔔等食材細細燉滷成「滷豬腳」;豬血和根莖類蔬菜、乾物一起炒成「什錦炒豬血」。從豬皮到豬內臟都珍惜地拿來吃掉,這個習慣是根據「以形補形」的思維發展出來的。中國的藥膳思想中,有身體哪個部位不好,就吃豬的相同部位來補一補的食療法。雖然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吃豬肉料理,但豬肉也是當地重要的的正月料理。沖繩正月甚至有「豬肉正月」之稱,這時候人們會吃「豬肉味噌湯」、「豬內臟湯」、「排骨湯」等湯品。從前貧困的庶民為慶祝正月,常常會把自家的家畜豬隻宰來吃。
雖然豬肉是沖繩縣最常吃的肉類,但當地人也會吃山羊肉,並做成生山羊肉、湯品來享用。湯品就叫「山羊湯(ヒージャー汁)」,除了指甲與羊角外,將所有的肉及內臓等部位都放入大鍋中,慢慢燉成這道料理。當地的風俗是許多人一起享用,會在慶祝場合、激勵大會、上樑慶祝時享用。此外,當地也流傳著將牛肉則跟冬天當令的「黃蘿蔔」一起煮成「牛肉湯」的 鄉土料理。
除此之外,當地的豆腐文化也很獨特。沖繩縣製造的豆腐叫做「島豆腐」,這是一種將大豆泡水至飽脹,然後壓碎、瀝乾、水煮再放入滷水讓它凝固的木綿豆腐。其特色是在沖繩縣內趁熱販售。島豆腐因為形狀不易破碎,所以要做像沖繩炒苦瓜這種拌炒料理時,就很方便。另外,放入滷水讓它凝固塑型前的狀態,叫做「散豆腐」。在沖繩縣,平日的庶民料理中雖常用豆腐,但「花生豆腐」卻是法事、喜事等特殊場合的料理。這是一道在落花生榨出的汁水中,放入以水溶解的木薯粉,加以攪拌凝固做成的極品。在從前落花生十分珍貴的時代,花生豆腐是人們特殊節日吃的一種精進料理(佛教料理)。「島豆腐」及「花生豆腐」都是沖繩縣受歡迎的鄉土料理,最近連縣外都有販售。
< 離島 >
反映出各島祭事及文化的離島飲食習慣
本島的琉球料理成為飲食的基礎,各離島亦發展出各自的滋味。
比如說八重山諸島獨自流傳的料理便是「青木瓜滷味(イラギムン)」。全沖繩縣都會吃這道料理,這是一道使用尚未成熟的「蔬菜」青木瓜製作的料理,是將豬肉川燙後,跟青木瓜一起用味噌燉滷而成家庭風味。聽說八重山諸島居民會使用住家後院或一隅種植的木瓜,以及古時每個家庭都會親手製作的味噌來製作這道料理。
竹富島是吸引大批觀光客造訪的離島之一,因為島上保有沖繩縣的古老街區,許多人為了想看看紅瓦民宅及屋頂上的風獅爺等原味風景而前來。島上最大的祭祀活動,是歷史長達600年的「種子取祭」,許多島內外的人都會來參加。此一祭祀活動會自陰曆9月、10月的甲申之日起舉辦9天,並會預備保存食,以便參加祭祀的人隨時都能食用。尤其是極為繁忙、舉行供奉獻藝的前後幾天,人們會吃「糯米糕(イーヤチ)」。「糯米糕」是將糯米混合小米及紅豆煮成的傳統保存食。在從前常吃地瓜的日子裡,對島民而言,能在祭典時吃到的「糯米糕」,無疑是美味佳餚。直到現在,糯米糕仍是「種子取祭」不可或缺的料理,除了非吃不可外,也會為了傳承作法,而在島內舉辦研習會及活動等。